关于建好理事会的几点探析
理事会是事业单位决策、监督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建好理事会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提高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各地各部门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理事会的概念探析
(一)理事会的定义、构成及职责
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与监督机构,负责对本单位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对管理层执行决策层决议事项有关情况进行监督。事业单位的理事会应由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范围应结合事业单位的业务情况和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可以是相关领域的知名人士、专家、行业代表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事业单位,应尽可能增加代表服务对象利益的理事人员。理事会的构建应根据单位规模大小,设定5-15名不等,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根据工作需要可设副理事长1-2名。具体比例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事业单位章程中予以明确。如:我市市医院现有干部职工1041人,医院规模较大,医疗设备齐全。他们在组建理事会过程中,事业单位章程明确设定11名理事。其中代表政府部门理事3人,占理事总数27%;服务对象、社会人士3人,占理事总数27%;医院管理人员3人,占理事总数27%,;职工代表2人,占理事总数19%。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并由市卫生局任命。事业单位的理事会作为本单位的决策与监督机构,其职责权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议订和修改本单位章程,审议本单位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审定本单位内设或分支机构设置方案,审定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任命或提名本单位管理层人员,审议本单位财政预算和决算,监督管理层执行理事会决议,审定管理层工作报告,决定拟任法定代表人人选等其他重大事项。
(二)理事的产生及权利义务
为了使理事会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作用,选好理事是关键。理事长作为理事会的特殊理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并报举办单位任命。代表举办单位、监管部门的理事,一般由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委派。对这部分理事的委派产生,应坚持委派的理事兼顾代表性和效率,要熟悉本单位业务,具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的同志担任,由举办单位委任并下聘书。代表职工、服务对象和社会人士的理事,原则上推选产生。首先,将那些责任心强,富有正义感且综合素质高的人士做为理事人选,报举办单位批准后,聘为理事。从我市市二中组建的理事会来看,理事会由9名理事组成,其中,理事长1名、学校2名管理人员担任理事,从市教体局委派1名理事、市财政局委派1名理事、学校教职工选举产生1名理事,从学生中产生理事1名,学生家长中产生2名理事。这样就避免了内部理事多于外部理事的现象,保证决策倾向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就最大限度的体现。目前,不论是内部理事还是外部理事,对学校的教学发展规划、重大教学活动计划、重大财务事项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献计献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校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规范,运转有序,群众反映好。
理事的权利义务。基本权利:出席理事会会议,享有发言权、提议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理事会会议和本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情况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等。基本义务:遵守本单位章程及有关规定;遵守并执行理事会会议决议;按时参加理事会会议及相关活动;不擅自公开本单位涉密信息;不凭借理事身份,为本人或他人从本单位牟取不当利益(包括不能领取薪酬等)等。
二、理事会如何发挥作用
理事会成立后,要想很好地发挥作用,博采众长。弄清理事会的议事规则是前提,发挥理事长、理事的作用是关键。
(一)理事会议事规则。理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按照本单位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每年不少于2次。理事长、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理事会决策实行一人一票。属于理事会决策范围的一般事项须经全部理事的半数以上通过,重要事项须经全部理事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一般事项和重要事项的具体范围,由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在章程中予以明确。
(二)理事长要发挥“火车头”的作用。作为事业单位理事会中的理事长,行使其权利,承担其责任,必须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进取、创新应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正确处理与理事的关系。理事长就是理事会的头,要起到“火车头”的作用,理应处理好与理事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决策层的团结,事关重大。理事长要树立明确的职位意识,勇于负责,信任理事、依靠理事、充分发挥理事的聪明才智,积极创造和谐的团结氛围,辩证思维,科学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要善于听取理事提出的问题,确定目标,区分轻重缓急,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权衡论证,确保决策实现。及时掌握实施情况,发现实际实施情况与决策目标有差距时,能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修正。这样,才算是一个英明的理事长,“火车头”的作用也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三)理事要善于“参政议政”。作为理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谋其政,就必须自觉地控制好自已的心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优良的心理状态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行使好理事的权利和义务。首先,要为人正直、正派、处事公正、公平、公道。只有正直、正派,刚正不阿的人,才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权力,在“参政议政”过程中,自觉做到光明磊落,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正义,不徇私情,处处事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不缩小,敢于面对实际,坚持真理,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不怕提出反对意见,不怕得罪人,敢于担当。第三,要多听群众意见,代表群众利益。作为理事会的一名理事,应把自己看作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与群众打成一片,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呼声,理事会在决策事项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时,要代表群众的利益,尽心尽力解决问题。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做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时刻做到掌权不忘责任重,参与决策一定要处于公心,绝不能为了小单位、小团体利益而不惜损坏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全局利益,绝不能与我们创办事业单位的宗旨违背。
三、建好理事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认清事业单位理事会与政府、举办单位的关系。政府是事业单位的出资主体,授权资产管理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主要是制定规划政策、保障财政投入、调整结构布局、营造发展环境等。举办单位根据政府授权承担举办者职责,要从对事业单位的直接管理和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不再对事业单位人财物等具体事务进行管理,主要通过组织建设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理事会、委派理事参与事业单位决策等方式来落实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既享有本单位重大事项决策权,也要对决策失误承担责任,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二)合理确定理事会的构成。理事会实行理事一人一票制,不设权重差别,理事会的构成对最终决议的产生具有决定意义,对规范事业单位运行,强化公益属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其构成时,必须体现代表性和效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单位,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应占多数。条件适合的单位,可考虑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代表,服务对象和其他方面代表,事业单位代表,各占理事总数的三分之一,任何一方不得占多数,防止任何利益方垄断理事会的决策权。我市图书馆在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试点中,为避免这种情况产生,理事会设7名理事。其中,政府部门2名,占理事总数29%;服务对象、社会人士2名,占理事总数29%,市图书馆管理人员、职工代表3名,占理事总数42%。
(三)妥善处理理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关系。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框架建成后,必须明晰理事会、监事会与和管理层的权责关系,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科学运行、相互协调的机制。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既享有重大事项决策权,也要对决策失误承担责任。在单独设立监事会的事业单位,监事会负责对决策层、管理层进行监督。管理层按照理事会,决策独立开展活动,对理事会负责,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四)明确理事会与党组织的关系。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有的同志提出,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那么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又是什么机构呢?理事长、理事该如何任命?等等。为此,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事业单位党委(或党支部)按党章要求决策党内重大事项,理事会按事业单位章程决策单位行政重大事项(前面已明确界定)。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章程进入理事会和管理层,理事会和管理层中的党员领导人员按照党内有关规定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决策层、管理层的任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事业单位章程办理。理事长、理事分别选举产生,由主管部门任命、委派,由举办单位下聘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理事会的决策来贯彻落实,而党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地位就得到很好巩固和加强了,二者并不矛盾,关系非常明确。